首届生殖基因组学大会暨国际生殖遗传学会(ISRG)成立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10月26-27日,首届生殖基因组学大会暨国际生殖遗传学会(ISRG)成立大会在北京昆泰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大会是中国工程院2019年首批学术活动项目,是由国际生殖遗传学会、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中国女医师协会为共同主办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教授以及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医学院院士谢晓亮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本次大会邀请到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3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设置大会主题报告46个,共计800余人参加此次大会。本次大会官方语言为英文,由北医三院生殖中心和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的中青年骨干、博士后和研究生提供同声传译服务。此外,本次大会得到了亿康基因、默克中国、Abbott等公司的大力支持。
会议现场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易建,中国工程院三局医药卫生学部办公室主任张文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处长洪微,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贺林,国际生殖遗传学会(ISRG)秘书长杨志鸿、财务长James.P.lin,国际产前诊断学会(ISPD)主席Lyn Chitty,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前任主席Luca Gianaroli,美国生殖医学会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学会(ASRM-PGDSIG)主席许康朴,美国华人遗传学家协会(ACGA)主席黄涛生,美国医学遗传学学院院士Shashikant Kulkarni,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Dennis Lo,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妇产科教授、美国贝医学院妇产科教授Carlos Simmon等50余名嘉宾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活动。
北大附小童声合唱《You Raise Me Up》
伴随着北大附小童声合唱团唱响《You Raise Me Up》,ISRG开幕式正式拉开了帷幕。
乔杰院士主持开幕式
谢晓亮院士致词
首先上台的是开幕式主持人大会联合主席乔杰院士,乔杰院士对所有与会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她表示本次大会旨在推动生殖遗传学前沿发展,搭建面向全球的科研和临床实践交流平台,推动尖端知识技术交流传播,引领生殖健康与医疗变革的创新发展。相信所有参会来宾通过本次会议都会深切体会到由持续创新精神所推动的生殖遗传基础及临床科学的强力发展势头。随后,大会联合主席谢晓亮院士上台致开幕词,谢晓亮院士也首先表示对各位嘉宾和听众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接下来他表示本次会议是非常适时的,因为我们正生活在基因组学蓬勃发展的时代,新一代测序技术使得在可负担的价格下可以检测人类基因组的信息。这一快速的发展,使得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无创产前筛查(NIPT)和植入前基因检测(PGT)的发展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进展和变革。这些学术突破使得现在人类的遗传疾病可以被检测被避免,甚至可以做到无创。“疾病无国界,科学亦应如此”。在这样一个悬而未决的世界和时代,为了追求新知识,了解自然,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真正重要的问题,全世界的科学家都需要共同合作。唯有合作,方能共赢。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致辞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作为北京大学校方代表,在致辞中,他肯定了此次大会举办,认为其意义非凡。接下来他谈到了北京大学,他说到,北京大学自建校120多年来,一直秉持勤奋、严谨、求实和创新的学风,在追求知识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杰出的北大人,谢晓亮教授、乔杰院长和汤富酬教合作使得MALBAC技术造福了上千个有单基因遗传技术的家庭。最后他希望此次会议能促成更多生殖医学方面的国际合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殖健康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ISRG秘书长杨志鸿、ISRG财务长James P. Lin、ISRG主席Alan Handyside(录像)、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易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也分别上台致辞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国际生殖遗传学会(ISRG)秘书长杨志鸿致辞
ISRG财务长James P. Lin 致辞
ISRG主席Alan Handyside录像致辞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易建致辞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致辞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国际生殖遗传学会(ISRG)正式成立
开幕式结束后,开始进入了为期两天的系列专题学术报告会。Dennis Lo院士,Carlos Simon教授首先发表大会主旨演讲。随后包括谢晓亮院士、陈子江教授、王磊教授、Joris Vermeesch教授、乔杰院士等来自国内外生殖健康领域的三十余名知名专家学者与与会者分享并交流了近年来本领域国际前沿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动向!
Dennis Lo院士作大会报告
香港中国文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Dennis Lo院士发表了题为“NIPT及其他液体活检:DNA片段,环状DNA等”的精彩讲座。母体血浆中无细胞胎儿DNA的首次报道是在1997年。此后,这种现象已转化为一种全球采用的非侵入性产前检查(NIPT)方法。Dennis Lo研究团队积极探索了这种现象的生物学,尤其是母体血浆中循环DNA的片段化模式。证明血浆中的无细胞DNA分子基本上是循环的核小体,无细胞胎儿DNA分子比其母体对应物短。此外,研究团队发现了人类基因组中优先切割胎儿和母体DNA分子的末端位点。进一步证明了循环DNA的断裂与核酸酶DNASE1L3有关。最后,血浆核苷酸是用于分子诊断的宝库。Dennis Lo教授介绍到血浆中存在线性和环状DNA分子的混合物,碎片组学、血浆DNA拓扑学和血浆甲基化组学的研究将为分子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记物。
Carlos Simon教授作大会报告
genomix科学委员会负责人、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妇产科Carlos Simon教授作了题为“生殖医学内膜因素新进展”的讲演。在全球范围内,每周期的ART活产率在25%到30%之间,IVF治疗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将高质量的胚胎甚至整倍体的胚胎移植到子宫内膜腔不会导致怀孕。当将优质胚胎甚至整倍体胚胎转移到子宫内膜腔中时,IVF治疗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因素。个性化医学是生殖医学中公认的概念,但子宫内膜因素的个体化医学仍被忽略。女性生殖道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发现挑战了人类在无菌环境中进行胎儿发育的传统观点。同样,技术进步也促进了上下生殖道细菌微生物组的研究,以及这种细菌在女性健康和生育能力中的作用的研究。教授提到使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能够预测植入窗口(WOI)。它的准确性优于子宫内膜组织学,并且可在29至40个月后重现。目前,通过个体化胚胎移植(pET)用于治疗子宫内膜源性的RIF患者。Carlos Simon介绍到通过个性化的方式使胚胎与患者的WOI同步来指导个性化的胚胎移植(pET),以提高IVF的成功率。此外,Carlos Simon教授还介绍了子宫内膜微生物组的最新研究及其在生殖过程中的功能相关性。
谢晓亮院士作大会报告
谢晓亮院士进行了题为“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的未来:更精准和非损伤性”的精彩讲演。目前被常用于临床植入前染色体筛查(PGT)的技术要对胚胎的外滋养层(TE)进行活检。但组织活检的潜在安全问题会限制PGT的发展及应用。进行活检的TE所反映的是胎盘的染色体拷贝数,而胚胎嵌合现象的存在使得TE在PGT-A中会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因为产生胎儿的内部细胞团(ICM)细胞没有经过检测。因此,谢晓亮教授指出通过分析胚胎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液中的游离DNA,无创植入前基因染色异常的检测技术(niPGT-A)可以得到TE和ICM的染色体倍性。通过合适的嵌合阈值的设定,niPGT-A的阳性预测值(PPV)和特异性均远高于TE-活检的PGT-A。niPGT-A的胚胎倍性和染色体拷贝数的一致性高于TE-活检的PGT-A。这些结果表明niPGT-A较不易发生与胚胎嵌合有关的错误,而且比TE-活检的PGT-A更可靠。此外,谢教授还介绍了单基因疾病(PGT-M)植入前基因检测的前景。
陈子江教授作大会报告
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教授带来了“排卵障碍的遗传学进展:PCOS和POF”的讲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卵巢功能不全(POI)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二者的病因非常复杂。遗传因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遗传率约70%。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studies, GWASs)已鉴定出11个PCOS位点,包括候选基因LHCGR、FSHR、INSR,以及许多功能未知基因DENND1A、THADA、C9orf3等。陈教授说到研究团队已经对这些易感位点的功能进行了探索。包括:在这些位点中对因果变异进行精细的映射;描述组织或特定细胞(如卵母细胞或颗粒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探讨基因在多种模型系统中的功能,如动物敲除基因、细胞系中的靶向基因干扰或卵泡培养等。其中DENND1A和TOX3已经被证明参与了卵泡类固醇激素的合成。GWAS的研究结果有可能揭示PCOS发病机制中迄今未知的通路。此外,陈子江教授还介绍到POI的潜在遗传结构同样是异质的,存在多个基因的突变,没有一个基因具有优势。其遗传复杂性也反映在不同的遗传模式上。尽管大多数散发性POI存在杂合突变,但系谱分析显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不常见的显性遗传。最近在大型POI系谱中使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的方法已经确定了新的致病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候选因素。WES方法显示了参与DNA损伤修复、同源重组和减数分裂的大量基因。卵母细胞内修复缺陷引起的DNA累积损伤可引起减数分裂停滞,促进细胞凋亡,加速卵母细胞的丢失,从而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未来,针对致病基因或更广泛的分析,如全外显子组和全基因组测序,将在风险预测、常规诊断和早期干预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王磊教授作大会报告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王磊的教授带来了“人类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异常的遗传学研究”的演讲。许多不孕夫妇想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ART)生育健康的小孩,其中一些患者由于治疗过程中卵母细胞或胚胎发育停滞而导致IVF/ICSI的反复失败。王磊教授介绍了研究团队发现的一系列与这一过程有关的孟德尔性状和基因。这些发现有助于识别以前未知的孟德尔表型和人类生殖相关的新基因及其功能、途径和遗传机制。王磊教授指出这些新的发现也将有助于不孕症基因诊断的发展,并为治疗不孕症提供可能的治疗靶点。
Joris Vermeesch教授大会报告
人类遗传学系主任,人类遗传学中心组织细胞遗传学部门负责人Joris Vermeesch教授进行了题为“用于妊娠期癌症诊断和治疗的无创产前检测”的精彩讲座。基于大规模并行测序的无创产前检测(NIPT)测序和分析方法已经被开发出来,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胎儿和母亲的染色体失衡。Joris Vermeesch教授说到在大约80000名无症状孕妇的无细胞DNA样本中,偶然发现了13个与癌症相关的拷贝数变异相关的基因组不平衡特征。这些妇女进行全身核磁共振检查发现12例癌症。检测到的癌症包括几种血液学癌症,也包括实体瘤。随后,研究团队探索了这种全基因组无细胞DNA分析方法的敏感性,并从无细胞DNA序列中创建了基因组不平衡谱,用于孕妇癌症检测和治疗监测。对于乳腺癌,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有发现gipseq异常的趋势。对于所有真正的阳性病例,肿瘤活检DNA的拷贝数谱显示出与无细胞血浆DNA相似的基因组不平衡。此外,GipSeq-profiling能够跟踪治疗反应。这些初步结果表明,循环无细胞DNA的GipSequencing能够在一定比例的癌症病例中检测到癌症特异性拷贝数的变化情况,而且检测可能取决于妇女的妊娠状态。Joris Vermeesch教授指出研究团队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招募,并计划进行补充分析,以提高癌症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从而优化孕妇的癌症检测和治疗监测,以期最终改善预后。
乔杰院士作大会报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介绍专题:“人类植入前胚胎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诊断”。中国人口众多,不孕和出生缺陷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不育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此外,这给全国人口的素质和结构优化带来很大困难。中国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在辅助生殖技术(ART)领域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领先水平的成就。然而,ART还面临着发展瓶颈,例如成功率低,受精失败率高等问题。缺乏对胚胎发育机制的了解,限制了ART在临床上的进步。胚胎发育取决于特殊的细胞环境以进行关键的细胞分裂过程。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导致受精失败和发育停滞。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极大帮助。借助单细胞测序技术,现在在单细胞中能够解析不同层面分子机制,例如基因组,转录组,DNA甲基化,染色质可及性等,这对于揭示人类配子和小鼠的胚胎发育秘密至关重要。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基于阵列和NGS的技术在植入前基因测试(PGT)中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发展,例如SNP阵列和MARSALA。 MARSALA-PGT可一次同时诊断单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和连锁分析。到目前为止,已有500多个具有单一遗传疾病的家庭进入了MARSALA-PGT程序,已有100个健康的婴儿诞生。
......
27日晚,本次生殖基因组学大会圆满落幕。
本次会议采用了实践操作(25日在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大会发言、分会交流、口头汇报及海报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旨在推动生殖遗传学研究及其医疗应用的前沿科技交流和临床经验分享,为生殖遗传学研究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培训,通过与世界顶尖专家的交流了解本领域国际前沿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动向,交流近年来在单细胞基因组学、无创产前检查、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